【文房裡的讀書聲】重返大河式閱讀:《戰爭與和平》讀書會——托爾斯泰如何在戰爭中描寫和平?

那些在戰爭中的和平,和平裡的戰爭,
人類面對的,始終是自己。
雍容華貴的上流舞會、熱血暴烈的戰場。
你為了誰而來,為了什麼而戰呢?

在作家張惠菁與郭重興社長的講座中,
介紹討論著創作與故事的時空背景,
時間軸之於閱讀《戰爭與和平》所扮演的角色,
眾多角色提供多重視角,構成多元的聲音,
成就某種程度的平衡與平等。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或許太習慣單方面的接收訊息,
而忘了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

在這紛擾的時刻,或許,你需要的是,
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些時代感的史詩。

 

《戰爭與和平》小說中的戰爭描寫極為精彩,但是其中的「和平」也是重點戲。

全書開頭的一場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簡短幾筆勾勒出十九世紀俄國貴族階級習以為常的日常,對比後來拿破崙戰爭這隻黑天鵝所帶來的崩壞。

(圖片取自網路)

|關於作者|

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

俄國寫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作家。1828年8月28日生於莫斯科以南兩百公里的貴族莊園雅斯納斯•波良納。1844年求學於喀山大學,三年後退學回家經營莊園。1852年從軍高加索,同年發表處女作《童年》(與後來發表的《少年》、《青年》合成自傳體三部曲),開始文學創作。1856年發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開創了俄國文學描寫戰爭的寫實主義傳統,為作者贏得了名聲。托爾斯泰的主要創作活動,是在1861年農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之間,這正是俄國社會大變動時期。1863—1869年,他完成了史詩性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體現他晚年的思想和藝術特質的長篇小說《復活》。

(圖片取自網路)

|關於講者|

讀書共和國社長、創辦人。熟悉的朋友習慣喊他一聲「老郭」。
在2001年成立了讀書共和國至今,努力推廣閱讀,深信以出版的力量提供給社會進步的養分。經營出版之餘,喜愛讀書,對各種類型多有涉獵,閱讀小說,更是從學生時代就養成的習慣。許多經典作品,更是一讀再讀,而有不同的體悟。

|關於主持|

張惠菁

台大歷史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199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流浪在海綿城市》,其後陸續發表有小說集《惡寒》與《末日早晨》,及《閉上眼睛數到十》、《告別》、《你不相信的事》、《給冥王星》、《步行書》、《雙城通訊》等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