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從小與越南籍媽媽相依為命的小凱(化名),高中時為減輕家庭經濟重擔,去美髮沙龍打工,但工作和學業兩頭燒的壓力,讓他感到挫折而封閉自我,躲在家中拒絕上學和上班;在社工鼓勵下,小凱加入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與屏東城市福音協會合作的「烘焙就業班」,在烘焙課程中找到自信,不僅考到2張丙級證照,也和其他學員在10月初手做點心送給街友,成為手心向下的夢想青年。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數年前留意到高關懷青少年礙於現實,無力追求夢想翻轉人生。2017年起透過基金會推動「烘焙技職教育計畫」,幫助孩子培養烘焙技能; 2020年與城市福音協會合作「烘焙就業班」,協助18歲以上青少年考烘焙證照及媒合就業。計畫推動4年多來,培訓超過800人次、150人考取丙級證照,並幫助30位青少年銜接就業。
「頂新和德烘焙技職教育計畫」更讓青少年在過程中找到人生目標。此次主責「屏東流星家園街友關懷活動」的珍珍,當初在社工邀請下加入烘焙就業班,啟發興趣並奮發考上餐飲系,現在是系上選手,時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趁閒暇之餘,珍珍回流幫忙關懷活動,帶領20位學弟妹在6小時內作出800份小點,指揮調度頗有大將之風,已不見當年羞澀模樣。
城市福音協會行政總監連曦表示,透過公益關懷活動,讓青少年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點心製作、包裝及發送,從中學習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讓他們了解自己經改變,有能力回饋社會。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巧怡表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關懷屏東城市福音協會這類兒少服務社福單位外,去年也透過頂新和德基金捐贈逾5千萬元,助40多間各類型社福團體度過疫情難關。該基金自2015年至2020年止,累計支持4082間團體機構,捐助超過35萬9561人次,期待台灣成為滿懷善與愛的社會。
屏東城市福音協會青少年分工折禮盒(屏東城市福音協會提供)
屏東城市福音協會青少年們忙著製作點心(屏東城市福音協會提供)
屏東城市福音協會青少年,將新鮮製作的點心送給屏東流星家園街友(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巧怡(右),跟青少年一起關懷街友(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2021年9月28日
(彰化訊) 永靖鄉共好協會搬遷到永靖街,歡迎大家作伙到服務處來泡茶聊天!理事長陳雍讓表示,感謝地方鄉親支持,讓協會能繼續為永靖地區提供服務和協助。甫安頓妥當,協會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立即合作辦理「永靖24村捐贈防疫物資」活動,陪伴社區持續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做好居家防疫,讓鄉民直呼:「住在永靖好安心!」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魏應充創辦人親筆題字「共善共好」墨寶慶賀協會喬遷之喜,期許在地能量相互連結串連,一同引領永靖鄉在未來成為幸福宜居的好地方!基金會蕭巧怡副執行長表示,魏應充先生在彰化縣永靖鄉以回饋家鄉、服務社區為宗旨,20年多年來號召許多共同理念的有志之士一起打拼。為了集結更多在地力量,於2019年聯合各村促成永靖鄉共好協會成立,盼活絡在地經濟發展。
理事長陳雍讓表示,永靖鄉共好協會帶領鄉內有志者投入「社區環境改善」、「社區高齡服務」、「地方創生」三大方向來推動在地產業發展。協會也和文史工作者合作,逐漸發展地方特色,落實地方文史傳播與教育,同時也進行社區志工的人才培育,以走讀方式介紹給社區民眾和全台民眾了解永靖鄉的文化特色,達成社區參與的目標。
去年協會和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舉辦中草藥特色產業傳承活動,在地方上引發迴響,透過邀請地方耆老和邱美都老師拍攝〈永靖中草藥歷史〉紀錄片,讓更多人對於永靖中藥草歷史、文化紋理與發展脈動,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舉辦中草藥巡禮走讀、營隊、端午香包製作等系列活動,讓年輕學子認識家鄉產業,培養熱愛鄉土之情操。
為了促進多元參與,吸引青年回留鄉參與文化事務,共好協會為青年提供在地議題發聲平台,教導鄉內的青年學習撰寫政府補助申請計畫、與在地年輕設計師合作屬於永靖的視覺圖像,透過青年創意活力,逐步尋找新創服務的機會,要讓更多人認識小鎮的文化魅力。
透過各式節慶活動辦理,除了凝聚鄉民情感交流,積極為在地商家尋找活路,以去年的永靖年度謝平安盛事為例,就邀請了近50個攤商設攤營業,促進當地商家營收比平日多了近2成。今年共好協會進一步籌組「共好聯盟」,在地方上募集合作商家,參與鄉內大型活動,共創地方產業新樣貌。
因應鄉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空間綠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共好協會和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在今年底前將進行鄉內七個區域的「社區環境綠美化改造計畫」,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品質,也將為地方創生奠基,包含改建長照園藝藝術療癒站、中草藥綠園步道,等盼透過社區參與,翻轉老社區創造新活力。也歡迎對永靖鄉發展想盡一份力的民眾,報名成為共好協會志工,網址: https://forms.gle/XqyppeCRkjqBvpiT6
63歲的阿珍(化名)和已退休的先生租屋住在三合院老宅,去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減少工作機會,原可靠勞保年金勉強度日,但意外罹癌的龐大醫療費花光畢生積蓄,生計頓陷愁雲慘霧,經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急難救助金,並透過食物銀行提供物資,才得以減輕生活負擔。中秋節前夕,基金會特地到阿珍家關懷訪視,阿珍說,基金會的協助,讓她能專心抗癌。
世界銀行去年提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恐讓全球的極端貧困人口增至7億人以上,這些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9美元(約台幣53元)。台灣的法定貧窮人口率雖僅1.5%,但長期協助「社福邊緣戶」的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推估,台灣真實貧窮人口應是法定貧窮人口的10倍。
為協助這些未被列入統計的社福邊緣戶,基督教救助協會10年前開始推展「1919食物銀行」,至今年2月底,已在全台建立11間1919實體食物銀行,其中前年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辦的「頂新和德1919食物銀行」,是協會第一個非教會體系的合作單位。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巧怡表示,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長期深耕永靖,除改裝彰化老宅成立食物銀行,累計服務阿珍在內的250戶弱勢家庭外,也提供急難救助給面臨重大變故的家庭,累計110戶家庭、300人次受惠。另外,基金會也投入教育資源逾20年,提供在的學童免費課業輔導或開設烘焙班指導在地弱勢青少年學習一技之長等。
為讓這些習得一技之長的學子也能學習回饋社會,基金會近日也特別邀請烘焙班結業學員詹同學幫忙製作「手作奶酥餅」,為受助的弱勢家庭送暖。詹同學過去曾參加「頂新和德將才學堂烘焙技職教育計畫」,目前是餐飲管理科系的大二學生,這次特別向台中打工的店家請假回故鄉,暖心手作300片奶酥餅,提供給頂新和德1919食物銀行案家領取食用。
基金會同仁、頂新和德1919食物銀行店長、獨鰲村黃銀誠村長近日也特別帶「手作奶酥餅」及應景柚子訪視阿珍,為她打氣。阿珍說,基金會協助她減輕生活負擔,讓她可喘口氣、專心接受抗癌治療,目前體力已好轉、因化療掉落的頭髮也重新生長,最意外的收穫是到食物銀行領取物資時,因為接觸更多人群,可以閒話家常,紓解鬱悶,人也變得樂觀一點。村長黃銀誠說,頂新和德1919食物銀行的確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獲協助,帶動善的循環!
財團法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二段60號
電話:(04)822-1166
台北辦公室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52號5樓
電話:(02)2523-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