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今天在彰化縣的成美文化園舉辦「2020文化資產論壇—真實性的複音:傳統工藝與物質修復的對話」,邀請馬來西亞及台灣文化資產修復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資保存議題,以及多位知名匠師導覽及示範傳統工法。會中除了揭開台灣古蹟彩繪修復團隊如何參與馬來西亞一級古蹟文山堂宗祠的修復,還有鹿港的粧佛藝師大展身手,民眾也可體驗纏花、木雕工藝等。
論壇策劃顧問、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所長江明親解釋,「複音」是一個來自音樂領域的術語,意指由兩條看似獨立的旋律線共同交織出的和諧樂音。而文化保存的「真實性」同樣由兩條旋律線構成,分別是「物」的真實性與「人」的真實性。前者代表了物質文物的科學性修復,以及文物背後歷史脈絡的完整建構,由此形成了物質文物脈絡上的真實性;後者代表了傳統工藝在修復或重建過程中的真實性,其主要載體在於人。「物」與「人」兩條旋律交織,構成了文化保存議題中完整的真實性定義。
成美文化園總顧問陳慶浩先生則分享,成美公堂的修復計畫並不局限於實體建築的物質修復,而是遵循1999年「布拉憲章」的精神,重視成美公堂在建築之外的文化意義,即維繫宗族觀的文化價值,以及維持華人社會中儒家思想的精神價值。因此,成美公堂的修復大量聘用了如大木作營造、傳統木雕、剪黏、傳統彩繪等臺灣傳統工藝的保存匠師,另聘請郭俊沛建築師負責全區修復設計及監造,不僅物質修復層面的真實性得到保障,傳統工藝中「人」的真實性同樣受到了重視。
此外,本次論壇也以國際連線邀請馬來西亞文資保存修復建築師黃木錦、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邵慶旺助理教授一同分享大馬檳城文山堂的彩繪修復經驗,又邀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保存研究中心陳俊宇助理研究員、曾入選裕隆木雕創新獎的羅又睿老師、粧佛藝師施世瞳等多位本土專家學者,現場示範文物修復技術,重現傳統工藝風華。
而曾參與成美公堂修復的「人間國寶」暨台灣重要傳統木雕保存者施鎮洋藝師,也特別受邀於成美公堂內為民眾導覽自己的修復作品。主辦單位也因應本次主題舉辦了纏花及木雕工藝體驗活動,由纏花工藝保存者謝雅秀藝師帶著民眾學習剪紙、捻盤線絲、組合形塑,教導民眾基礎纏花工法;以及「鹿港木雕世家」施家第3代傳人施懿紋老師進行木雕工藝教學,以小巧的木雕吊飾,讓民眾了解和體驗木雕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