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與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魏惠娟教授合作推動的「人生100聰明活:BMB訓練與成效評估計畫」(Body-Mind Balance),今(3)日在彰化永靖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永靖鄉長魏碩衛與村里長共襄盛舉,一同見證永靖長輩歷經十二週訓練後的健康成效與自信風采。

臺灣國人平均壽命約80歲,但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目前永靖鄉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全國平均,提前邁入超高齡社會,為了幫助永靖地區的長輩延緩老化,活得久也活得好,基金會與中正大學魏惠娟教授團隊合作,依據永靖長者特性,量身設計系統化且完整的訓練課程,期望能同時提升長輩的運動能力與認知功能。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在瑚璉、四芳兩個社區設立「BMB聰明活」示範點,推動為期十二週的訓練課程,共計超過600人次的長輩受惠。參與者在身體素質上皆有明顯的進步,體適能檢測結果顯示,除了肌耐力從原本「普通」進步到「很好」,心肺能力亦顯著改善。以「原地站立兩分鐘抬膝」為例,有長輩從起初幾乎無法抬腿,到課程結束時已能完成20次以上。現場學員胡碧章分享:「以前坐著站不太起來怕跌倒,但老師用口訣教我們邊動邊記,現在走路更穩,頭腦也變靈光了。」
中正大學魏惠娟教授表示,BMB即「Body-Mind Balance」,核心理念是同時鍛鍊身體與心智。團隊依據長者的體適能前測與課堂觀察,滾動式調整教學內容,並設計多項「雙重任務訓練」,讓長輩在運動的同時動腦,有效提升體力與腦力。實際成果顯示,長輩不只體適能進步,精神與社交互動也有明顯改善,真正實現快樂學習、忘記年齡的「樂齡」精神。
永靖鄉共好協會理事長陳雍讓認為,這次計畫讓社區看見企業回饋家鄉的深度,不但帶領學術團隊深入社區,也真正了解長輩的需求。他也強調,唯有社區自身具備自主與學習的意識,計畫的成果才能持續深化。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秉持魏應充創辦人「回饋故鄉、服務社區」的宗旨,長期深耕永靖,凝聚企業、學術與在地力量,共同打造「宜居鄉鎮」。此次「永靖BMB聰明活計畫」正是三方攜手合作的重要里程碑,為永靖邁向健康永續的未來奠下扎實基礎。

《離形‧心象—林金田繪畫創作展》開幕活動現場合影,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前排右四)、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陳慶浩(前排左五)、行政院前重建會副執行長。(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攝)
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邀請策劃之《離形‧心象—林金田繪畫創作展》,於彰化永靖成美藝廊展出,展期至11月11日。開展當日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行政院前重建會副執行長吳崑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前主任委員簡榮聰、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陳慶浩及多位文化藝術界代表蒞臨共襄盛舉。
前文化部次長林金田自公職退休後,全心投入藝術創作。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致詞時表示:「林金田政次是我擔任公職時的長官,曾任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行政院文建會代理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文化部首任政務次長,長期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與制度化,卸下公職後以畫筆表現個人思想以及對土地的記憶,政次的作品追求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真誠對話,是公務與藝術實踐的共軌,為藝術與人文精神的融合體現。」

林金田老師於展覽現場導覽其具象作品《忠實第 夕陽餘暉》,分享創作靈感與對家鄉永靖的深厚情感,引領觀眾走入其畫筆構築的文化風景。(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攝)
《離形‧心象—林金田繪畫創作展》共展出林金田老師近年創作的油彩作品57件,風格橫跨具象、半抽象與抽象三大領域。展覽以「離形‧心象」為題,呼應林老師藝術創作從形象描繪轉向內在心境表述的歷程。具象系列如《成美和園》、《永靖餘三館》、《忠實第夕陽餘暉》等,特別描繪彰化永靖地方風景與歷史建築,筆觸溫潤、色彩飽滿,展現藝術家對在地文化的深情連結。而抽象作品如《光影迷航》、《唯美的呢喃》等,則以自由流動的色彩與節奏構圖,傳達心靈世界的律動與感受。正如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所言:「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是擁有新的視野。」林金田老師透過藝術之眼,重新觀看生活與文化,展開深富意義的創作旅程。展覽現場亦展出林老師多年收藏並親自打磨的自然形石,來自台灣各地山林溪流,形成自然與藝術對話的獨特形式,展現其延續藝術眼光與美感鍛鍊於生活之中的實踐面貌。

林金田老師親自與觀展民眾分享創作理念。(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攝)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長期深耕地方文化與美學教育,成美藝廊設立初衷來自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培育下一代的人文素養,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的核心理念,以深耕在地、推動藝術美學、文化教育與社區參與為使命。基金會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藝文人士與民眾蒞臨觀展,共同見證林金田老師豐富深刻的藝術人生。更多展覽資訊與活動消息,請關注基金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nghsinhedefoundation

林金田次長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及與會貴賓合影留念(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攝)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連續兩年攜手日本早稻田大學棒球隊,展開為期兩天的棒球與文化交流行程。今年交流聚焦在「基層推廣」與「文化交流」,期盼讓日本頂尖大學棒球隊的技術與文化,深入台灣基層棒球現場,使日本大學球員更全面理解台灣棒球的熱情與多元面貌。
早稻田棒球隊此次由監督小宮山悟親自帶領四位球員:小澤周平、石郷岡大田村康介與越井颯一郎來台,再基金會帶領下前往彰化縣員林市東山國小,及今年拿下U12世界盃棒球代表權的福林國小,在早大球員的親授之下,兩校小球員們近距離體驗日式訓練、守備策略與投手技術,場上教學氣氛熱絡,小球員們不僅踴躍發問,也主動模仿、揣摩動作,展現出濃厚興趣與熱情。交流最後,早大球員石郷岡特別將自己的打擊手套贈予東山國小棒球隊長並鼓勵:「隊長的責任很重,你做得很好,請繼續努力!」這段溫暖的互動,讓小球員留下難忘回憶。

除技術交流,基金會更安排球員走入彰化縣永靖鄉,參訪具有歷史意義的縣定古蹟「永靖忠實第」及成美文化園。其中,永靖忠實第由後代傳人邱美都師講解當地文化脈絡與棒球淵源,邱老師分享:「其家族早年即成立永靖第一支社區棒球隊,見證地方體育萌芽與文化共融的歷程。」隨後一行人也參訪中台灣代表性的成美文化園,感受在地生態、建築與人文景觀交織的文化魅力,永靖鄉長魏碩衛亦到場致意並表示:「我們永靖不僅是全台知名的『苗木之鄉』,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熱情歡迎每一位朋友的地方。希望今天的文化交流,讓大家對我們永靖有更深的認識與美好回憶!」

基金會也邀請早道球員前往斗六棒球場,觀賞味全龍主場賽事,他們皆是第一次親臨感受台式應援,對啦啦隊文化與球迷熱情印象深刻,當看到曾在日職打拼的球員登場,更是興奮不已,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邱慧珊表示:「這次的國際交流不僅讓台灣小球員吸收日式訓練,也將日本球員引領至台灣在地文化現場。期待透過更多國際互動,讓台灣基層棒球扎根更深、更廣。」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秉持創辦人魏應充理念,自2016年底起推動「接棒未來」計畫,長期捐助偏香棒球、女子棒球隊及社區棒球隊,至今已支援超過120所學校、13,000位學生,捐贈逾55輛交通車,成為台灣基層棒球最穩定的後盾。
更多偏鄉棒球、社區棒球、女子棒球活動詳情請見官方粉絲團:https://pse.is/55pk7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