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掌握最新消息
全球每2小時會誕生一位雷特氏症女孩,這種好發於女性的神經系統發展異常罕見疾病,台灣僅200多例。為了救孩子,13位家長10年前奔波籌組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除在去年透過「食公益」捐助計畫,支持協會提供無法吞嚥的病友流質營養品,也特別在母親節前,邀請味全龍啦啦隊琪琪為這些生命鬥士加油,並向辛苦的照顧者說聲:「母親節快樂」!
味全龍小龍女琪琪在基金會安排下至雷特氏關懷協會關心病友(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今年13歲的蓁蓁和多數雷特氏患者一樣,發病前活潑可愛還會叫爸爸媽媽,不料從1歲多後開始發病,從腦部病變到全身退化,不僅失去口語能力,現在也因脊椎側彎、腳部肌肉萎縮,走路需人攙扶,令人心疼。媽媽曾雅莉和爸爸黃偉祥分別是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前任及現任理事長,當年孩子發病後,兩人大哭4天,隨後接受事實,積極尋找資源幫助自己和更多同處境的家長。兩人開朗陽光笑容背後,曾走過許多困難,他們回憶,有一次去募款,對方誤解雷特氏症會傳染而不願握手,讓兩人感到很沮喪。
蓁蓁因腳部肌肉萎縮,走路皆須要人攙扶(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味全龍啦啦隊小龍女琪琪身為長女,從小幫忙照顧腦性麻痺弟弟,很能體會照顧者的辛勞,這次在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安排下,陪蓁蓁進行音樂互動,拉著她功能退化的小指頭彈奏兒歌小星星,還一起用鈴鼓敲出節奏,來提升手部動作能力,蓁蓁也露出純真療癒的笑容!
琪琪陪伴蓁蓁進行音樂互動(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灣有不少像蓁蓁一樣的罕病兒童家庭,照顧重擔多落在家長身上,心疼照顧者長期承受的壓力,協會開辦「手工皂工作坊」,希望透過交流,緩解照顧壓力,並透過手工皂的銷售協助家庭經濟。協會呼籲民眾用同理取代同情,支持協會照顧這群孩子。民眾可以捐款或購買手工皂,一同支持協會。
雷特氏關懷協會開辦手工皂工作坊,透過交流緩解照顧壓力,而培養照顧者的工作能力(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除透過2023年的「食公益」計畫補助134名病友營養物資,也陸續透過行銷資源,協助推廣協會手工皂,讓更多人認識雷特氏症。食公益捐助計畫今年邁入第10屆,即日起到6月14日止,持續以「食」領域為核心進行徵件,盼透過捐助及培訓計畫,陪伴更多公益團體創新成長與茁壯。詳情可查詢:https://reurl.cc/3XDWz8。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2024食公益捐助計畫開放徵件(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首創以「飲食」為經、「公益」為緯的「食食刻刻與愛同行-食公益捐助計畫」,實施九屆累計捐助公益團體逾3,200萬元,受惠的偏鄉兒少、獨老、高風險家庭、街友、身心障礙者達360萬人次。第十屆計畫即起到6月14日徵件,歡迎公益團體提出與「食」相關之公益計畫或服務方案申請捐助。
為實踐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的慈善理念,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自2015年起推出食公益計畫,期望透過捐贈及實質支持,協助公益團體自立或推展弱勢服務。
2023年共有8個公益團體以飲食相關培力課程、科技惜食服務、餐飲設備建置及食農教育等計畫獲經費補助,其中「高雄市唐氏症歡喜協會」與「善慧恩社會慈善基金會」,以實質行動培力心智障礙者與逆境青少年融入社會,獲得評審青睞;連兩年獲選的「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則在食公益計畫的資助下,於高雄及屏東購置福氣食物智取櫃,每年幫助近2萬人次獲得食物;長期協助花蓮新城國小棒球訓練、夜間課輔及餐食住宿的「台灣練習曲文教協會」,則用補助經費建置野球宿舍廚房,每年提供近8,000位偏鄉小球員餐點。
透過食公益的經費挹注,蕪菁愛家園關懷協會規劃香草園區來教導孩子們親手種植香草植物與花卉(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結合食農教育協助身障者的「彰化縣蕪菁愛家園關懷協會-憨直人小作所」,透過多元課程與產品代工等形式,提供學員職業訓練及工作機會,協助他們融入社會、翻轉人生。小作所將食公益的補助經費用於規劃香草園區,學員親手種植香草植物與花卉,不僅能療癒心靈,也能將種植成果移至在地市集展售,或將採收的香草做成新鮮香草茶進行義賣,藉此培養學員的工作技能並提升自信心。
蕪菁愛家園關懷協會規畫的香草園區,時常移至在地市集活動進行展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食食刻刻與愛同行-2024年食公益捐助計畫」即起開始徵件,收件至6/14截止,預計於9/6前公布公告評選結果,報名資訊可查詢https://reurl.cc/3XDWz8。
「林興華繪畫創作展-天地雲光」展覽,林興華老師於展場導覽介紹。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維運的成美藝廊,即日起攜手曾獲花蓮縣文化薪傳獎的林興華辦理「林興華繪畫創作展-天地雲光」展覽,帶來35件當代水墨作品及12件瓷器作品,這位來自花蓮的傳奇藝術家,作品中流露出濃厚深刻的人文底蘊,流暢筆觸及斑斕色彩,勾勒出東部獨有的自然之美,透過他的妙手揮灑,東岸的壯闊山水躍然紙上,呈現在彰化永靖鄉親的眼前。
彰化縣永靖鄉為傳統農業鄉鎮,藝文活動不及北彰化發達,成美文化園附設「成美藝廊」前身為「鄉民藝廊」,是南彰化第一所私人設立的公共藝廊,更是地區重要的藝文推廣平台,引進豐富且優質的藝文資源,提供鄉親欣賞藝術展演的管道,成為文化傳承及推廣的平台!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前者)欣賞林興華老師的作品。
為帶給鄉親優質的藝文資源,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積極邀請國內外優秀的公私立美術、文化資產及藝文團體、機關、學校或個人創作者,展出各式藝術媒材作品,日前透過其他藝術家牽線,基金會同仁有機會前往花蓮拜訪,進而邀請後山藝術家林興華老師至成美藝廊開展,這也是林興華的作品首度移師彰化展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在欣賞作品時,表達對林興華老師的感謝,也希望透過此次展覽,提升地方的藝文涵養。
後山藝術家林興華是詩人、是畫家、更是社造規劃師。
1953年生於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的林興華,是詩人、是畫家、也是陶藝大師、更是社造規劃師,從國立藝專畢業後,曾到高雄從事房地產、藝廊、印刷公司等工作,31歲那年返鄉,後因緣際會投入社區總體營造,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共同孕育出知名的「鼓王爭霸戰」, 還教會一群不太識字的阿嬤歡天喜地畫畫,甚至出畫冊,當時就有媒體用「有聲有色」形容富源村。
財團法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二段60號
電話:(04)822-1166
台北辦公室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52號5樓
電話:(02)2523-9333